又一輪轟轟烈烈的上海國際廚衛展過去了,我們的一位資深的陜西客戶參觀完展會之后來到了浙江嵊州----中國廚具之都(有望成為集成灶之都),筆者開車前往嵊州客運中心接到了他,見面后給我們的第一句話就是:“上海展會上的集成灶展位我都去觀模了一番,沒有產品能讓我眼前一亮,品牌不論大小,產品都差不多,相互抄襲嚴重,從單個產品的生產成本來看,我看都差不多”,這劈頭蓋臉的一句話,著實讓人深思!
我們回過頭來看看,集成灶這幾年的發展是不是相互抄襲過多?比如:大“U”形金(銀)色拉手有一個品牌采用了之后,不出半年基本上每個牌子都采用了;四導軌出現半年之后,基本上每個牌子都采用了四導軌(只有奧德賽集成灶等少數品牌增加了外置式導軌);頂部保溫熱菜功能有牌子推出了半年之后,基本上每個牌子也都頂部保溫熱菜了;還有就是外觀上,某牌子推出了一款外觀上稍為好看點的產品,其他牌子必一窩蜂跟著上,外觀上的差異化基本上等于零!諸如過熱保護防火墻、電加熱自動清洗、燃燒定時等功能配置對機子本身固然是好的,功能上當然應該互相學習,但外觀上(或者說外觀配置上)、工藝上、材質上、智能使用上完全不應該雷同。
比如一輛小轎車,主要功能當然是能安全地開、舒適并順利地到達目的地,但小轎車從外觀上、功能上、舒適性上區別就很大,一輛100萬元的小轎車與一輛10萬元的小轎車,開起來的舒適性、外觀的豪華性兩者完全不一樣,一輛寶馬730與一輛寶駿730價格相差很大,工藝、材質、操控等性能差別當然也很大。但目前市場上的集成灶則不然,買一臺18000元的與買一臺6000元的在外觀、性能、材質、功能上基本上是一樣的,除了牌子不同,其他區別不大,使用起來讓人感覺相差無幾(售后服務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區別,保修年限應該也是一樣)。
集成灶從2003年誕生到現在,產品越來越讓人喜愛,集成灶的銷售量每年也以50%的增速在發展,集成灶牌子也從2003年的一個品牌發展到現在幾百個牌子(線上線下加起來可能有600個以上牌子),目前連美的電器、海爾電器等家電品牌大佬也開始銷售集成灶了!但不論哪一個品牌,單從產品本身的制造成本、功能配置、性能特點上來分析,真的相差無幾,市場上基本上只能看到牌子的差別,沒能看到產品的差別。
從上述情況來看,集成灶這個品類產品的真正發展應該說還是剛剛起步,在技術、配置、外觀、材質等方方面面還有待極大地提高,誰能擁有集成灶的“芯片”,誰將成為集成灶新的大佬。
|